精華重點:
1.氣候變遷的影響:
- 高溫和乾旱直接影響作物生長週期和收成品質
- 極端氣候事件(如乾旱、豪雨、颱風)頻率增加
- 具體例子:鳳梨提早轉黃、芒果果實變小、荔枝產量減少
2.農業調適策略:
- 選育耐熱、耐旱品種
- 推廣節水灌溉技術
- 發展設施農業(如溫室、網室)
- 推動農作物保險
- 發展氣候智慧農業
3.政府支持:
- 技術支援和資金補助
- 加強氣候變遷監測和預警系統
4.成功案例:
- 國際:巴西的整合作物-畜牧-林業系統、恢復退化牧場、秘魯的農林復合系統
- 台灣:智慧農業技術(如智慧灌溉系統)、引進耐熱作物品種、土壤改良與有機肥料使用
5.未來展望:
- 持續的科技創新和政策支持至關重要
- 鼓勵公眾參與討論和分享經驗
溫室效應,台灣農業,氣候變遷,極端氣候,高溫乾旱,芒果酥花,耐熱品種,節水灌溉,設施農業,農作物保險,智慧農業,滴灌技術,有機農業,友善農業,耐旱蔬菜,地下水庫,農林復合系統,智慧灌溉系統,無人機監測,土壤改良,有機肥料,蚓糞土
收聽連結:https://portaly.cc/goodwill
主持人: 雅文、子昂
雅文: 哈囉大家好,我是雅文!
子昂: 嗨,我是子昂,歡迎收聽格外農品格來聊
雅文: 今天要來聊甚麼呢?
就是最近戶外溫度持續飆高,都會區都飆到36-38度,我想大家都很有感覺,就是這天氣真的熱到讓人懷疑人生啊!全台灣都變成熱番薯了。所以今天的題目就是-溫室效應對台灣農業的影響
子昂: 真的!走在路上就像在烤箱裡面一樣,連續好幾天都36、38度的高溫,其實不只人受不了,連農作物都快被烤焦了。
雅文:對啊,最近新聞也一直報導農作物因為高溫受損的消息,像是芒果酥花,就是芒果的花都乾到變得酥酥的了,然後葉菜枯萎,看了真的很心疼。
子昂:這其實都跟全球暖化、溫室效應脫不了關係。今天我們就要來好好聊聊,這些氣候變遷到底對台灣的農業造成了什麼影響,農民們又該如何應變?
雅文:溫室效應就像地球蓋了一層厚厚的棉被,讓太陽的熱能進來後,不容易散出去,導致地球溫度上升。而人類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就像讓這層棉被越來越厚,地球也就越來越熱。
我印象深刻兩個因為高溫造成農產品損耗的例子,一個是應該在2021年,原本要3月才會收成的高樹鳳梨,因為當年太熱,導致鳳梨瞬間轉黃,大家知道鳳梨通常是耐放的水果,如果是從產地到交到拍賣場再到通路就要3-4天的時間,已經在產地轉黃的鳳梨就很難上通路,所以當年我們就提早處理鳳梨,並協助....
另外一個例子是伴隨高溫的乾旱,2022年的玉井芒果因為在果實成長期幾乎沒雨水,導致當年結出來的芒果又少又小,其實農民因欸為雨水小所以芒果甜度很高很好吃,但無奈水果就是秤重賣,再怎麼好吃果太小還是賣不了好價錢,直接影響農民收入。
子昂: 這種氣候變遷對台灣農業的影響,其實已經很明顯了。
子昂:高溫和乾旱是最直接的影響。年均溫逐年的升高會影響作物的生長週期,並且影響收成品質。對,像荔枝好了,今年炎熱高溫影響黑葉荔枝跟糯米荔枝的產量,都只剩下往年的一到兩成,玉荷包荔枝也因久旱下雨出現裂果,整體產量剩下2成多。
雅文:所以不只高溫跟乾旱,久旱之後的大雨也讓農作物難以承受。這些天氣事件不僅會直接破壞農作物,還會導致土壤侵蝕和病蟲害的蔓延。
子昂:沒錯,溫室效應就導致極端氣候的強度跟頻率增加了。乾旱跟大雨都是極端氣候,高溫當然也是,這些強度都會增加。還有溫室效應也會影響颱風的強度跟出現的頻率,就是颱風變強也變多。
雅文: 沒錯,除了高溫,還有乾旱、豪雨、颱風等極端天氣事件也越來越頻繁,這些都會對農作物造成很大的傷害。
子昂: 其實台灣的農民跟農政單位很厲害,他們已經開始嘗試各種調適的方法,像是選育耐熱的品種、引進熱帶作物、改變耕作方式、節水灌溉等等。
雅文: 沒錯,有些農民開始利用溫室、網室來調節溫度、濕度,透過溫濕度的感應器配合滴灌技術、排氣、遮蔭的屋頂等等的措施來保護農作物。
子昂: 還有推廣有機農業跟友善農業,像是草生栽培的方式,也能增加土壤的保水性、肥力,讓農作物更能抵抗逆境。
雅文: 除了農民自己的努力,政府和學術單位也提供了很多協助,像是技術支援、資金補助等等。
子昂: 沒錯,政府也加強氣候變遷的監測和預警,讓農民能提早做好準備。
第二部分:農業調適策略
子昂:那麼,面對這些挑戰,台灣的農民和農業部門是如何應對和調適的呢?
雅文:我們整理出來,主要調適的策略方向會分成以下幾個
選育耐熱、耐旱品種: 農試所、農改場等單位積極研發耐熱、耐旱的農作物品種,如耐熱水稻、耐旱蔬菜等,幫助農民適應氣候變遷。
推廣節水灌溉: 政府推動滴灌、噴灌等節水灌溉技術,減少農業用水。農民也開始利用回收水、雨水等替代水源,降低對地下水的依賴。
子昂:我補充一下,節水灌溉是節流部分,但是其實政府也有做開源,就是這幾年像是伏流水的利用、還有像是地下水庫等等的開發,還有汙水處理廠的建置,其實也做了不少。
我舉個例子,像是大潮州人工湖就是一個地下水庫,佔地300公頃。透過補注地下水,減緩因下游沿海地區過度抽取地下水造成地層下陷的速度,還可以供應每日約10萬立方公尺的地下水。
雅文:感謝補充,好,我繼續講。另外還有-
發展設施農業: 溫室、網室等設施農業越來越普及,可以調節溫度、濕度,保護農作物免受高溫、乾旱、豪雨等極端天氣的影響。
農作物保險: 政府推動農作物保險,保障農民在遭受天災時的損失,降低氣候風險。
氣候智慧農業: 運用物聯網、大數據等科技,監測農田環境、預測氣候變化,幫助農民做出最佳決策,提高生產效率。
子昂:對,這些政策有不少都有輔導跟補助可以找得到。像我們之前也有被找去新竹跟雲林跟農業保險基金的長官一起去推廣農作物保險,長官就說大概保險都可以理賠到7成,然後保費很低廉,有的地方農會或者縣市政府的農業局還有補貼保費,真的不保很可惜。
第三部分:成功案例分享
子昂:接下來,我們來分享一些成功的案例。
國際案例
1. 整合作物-畜牧-林業系統 在巴西,農業研究公司Embrapa推動了整合作物、畜牧和林業的系統,這種系統能夠提高土地的生產力,同時提供多種產品如食物、能源和木材。這些系統不僅有助於改進當地小氣候,減少極端天氣事件的影響,還能降低土壤侵蝕,提高生產力,並增加農民的收入來源。
2.農林復合系統 農林復合系統在許多國家被用來適應氣候變化。比如在秘魯,公私合作夥伴關係支持2萬名農民在58000公頃的土地上生產有機或高品質的可可,這些可可在樹蔭下生長得更好、更具韌性。
台灣案例
1. 智慧農業技術 台灣在應對溫室效應的挑戰中,智慧農業技術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許多農民開始使用智慧灌溉系統和無人機監測技術,這些技術可以幫助農民精準管理水資源和施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減少氣候變遷帶來的損失。
智慧灌溉系統就一定要提到上次有來上節目的,我們的好朋友-蓋婭永續行動,它們透過仿生技術研發的地下滴灌系統,透過精準灌溉跟減少散逸,就可以做到省水70%的效果。
子昂:那我再補充另外一個案例 就是剛剛有講衛星監測 另外一個案例也是我們的好朋友 叫做悠遊數據 那它是透過衛星的監控 衛星的監控 現在衛星的解析度其實很高,它可以看到葉面的狀況 那看到葉面狀況 它就知道說 這邊的作物是不是缺水 譬如說我們有一整片很大的土地 那其實每一個土地 我們過去是一片全面灌溉,可是你其實有複合因素的影響 譬如說土壤 每個地方土壤不太一樣 或者有的地方有遮蔭 或者有的靠近溝渠 或者哪一個作物 哪一片作物底下剛好有地下水 所以這些複合因素,我們其實很難判斷 那你透過衛星就是 你看它葉面顏色 原來是只有上半部缺水 那我就只要灌溉上半部就好 那就省水了嘛對不對 然後也可以更精準 就是減少浪費啦
雅文:好,第二個就是
2. 引進耐熱作物品種 台灣的農業研究機構和農民一起合作,研發並推廣耐熱、抗旱的作物品種。例如,耐熱性強的水稻品種在高溫下依然能保持高產量和高品質,這些新品種幫助農民在面對高溫和乾旱時仍能保持穩定的收成。
像是去年農產試驗所育成水稻新品種「台農88號」,具有高產潛力,米粒大品質好,而且在高溫環境栽培產量變化不大
還有像是為因應極端氣候及地層下陷問題,雲林縣政府積極推廣在高鐵沿線種植旱作高粱,2021年8月,由土庫鎮農會與金門酒廠契作二期高粱,種植地點在土庫、虎尾、元長等高鐵沿線,農地總種植面積約88公頃,2022年就擴大到250公頃了
3. 土壤改良與有機肥料 在雲林,我們也有認識在推廣蚓糞土的企業,就是蚯蚓的便便啦,蚓糞土含有微生物可以讓土壤趨於中性,與土壤混合有鬆土功能,使植物根系易於發展,故可作為土壤改良劑。不僅可以提高作物的產量,還改善土壤健康,這種方法在長期來看對環境非常友好,並且增強了農業系統的韌性。
第四部分:未來展望與聽眾互動
雅文:展望未來,氣候變遷帶來的挑戰可能會越來越嚴峻。對於農業部門和農民來說,持續的科技創新和政策支持將是關鍵。我們也希望聽眾朋友們能夠分享他們的觀點和經驗,一起探討更多的調適策略。
子昂:沒錯,我們非常歡迎大家通過社交媒體或者郵件與我們互動,分享你們的看法和故事。讓我們一起為台灣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雅文:今天的節目就到這裡,感謝大家的收聽。我們下次再見!
雅文:好啦~以上就是我們今天分享的內容。那今天這一集的節目就聊到這裡,希望我們的分享能夠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發跟收穫,那再次感謝大家的聆聽,記得《格外農品格來聊》,每週二週五固定更新,歡迎大家按時收聽訂閱留言、分享節目資訊,Apple的用戶一定要在Apple Podcast上面,幫我們做五星的留言喔,有留言的一定會在節目上唸出來跟大家分享,再次感謝大家,我們下次節目見,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