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地故事
產地故事:農三代臨危接手,從全軍覆沒到滿山豐收
格外農品
台南玉井是享負盛名的「芒果之鄉」,產量高居全國之冠。郭正治是第三代的青年農民,從爺爺時代開始,家族就在玉井與芒果結下深厚情緣。 爽朗健談的郭正治,提及2016年極端氣候導致芒果大量減產,是他從營造事業轉而投入更多心力照顧芒果的主因。「去年完全沒有收成,很慘。」郭正治說,為了協助父親的芒果事業,他用功了解各品種芒果的習性、管理與用藥方式等,並說服父親取得產銷履歷認證,也使用科技方式管理農地。儘管用藥與人事成本相較慣行農法高出許多,但父子倆都認為友善農法是未來的趨勢,堅信走這條路是對的。此外,
產地故事:草莓住高樓,下雨我不愁
格外農品
七年級生的謝富羽,不是草莓族,而是曾榮獲百大青農的草莓農。 憨厚靦腆的笑容是謝富羽給人的第一印象。第一次見面是他剛好送草莓到高雄,一聊之下才發現他的老家也在高雄,高中後舉家搬到苗栗務農,當其他家人忙著種紅棗時,他卻在大學就讀園藝系期間研究草莓種植,一開始採用傳統土耕,而後逐漸轉為高架化,問他為什麼有這樣的改變?他說,草莓怕水,高架之後增加排水性,下雨也不怕草莓爛根,但是高架和土耕的種植方式差異很大,前期也是花了很多時間才有現在的成果,「但是至少現在輕鬆很多啦!」他笑笑地說。高架化種植讓僅四分地
產地故事:泥岩惡地無在驚,好山好水好木瓜
格外農品
開車下玉井交流道後,一路往走馬瀨農場的指標前進,第一個紅綠燈左彎就能進入大內區。在南部當兵的人對大內可不陌生,這裡一直以來都是南部新訓中心的所在地,也因此工業不發達,長年以農業為主,許多在地年輕人必須離鄉外出謀職,我們卻在這裡感受到青農的活力。阮麟豪是台南市大內區果樹第32班產銷班的班長,原本在南科工作的他,七年前(2009年)考量在家鄉種植木瓜的父親年事已高,決定辭掉工作回到大內,再找幾位年輕的農人組成第32班,同樣以種植木瓜為主。而直至今年,在外地擔任警察的哥哥阮龍生,也因為長期和在台南
產地故事:入秋後的大凍山背陽坡,日夜溫差孕育酸甜滋味
格外農品
不說你不知道,身材精壯笑容憨厚的侯春南大哥,今年已經過了耳順之年,種椪柑的時間更長達四十年之久。 椪柑果樹是台南南寮的美麗風景。南寮海拔300多公尺,地處大凍山下背陽坡,由於入秋之後日夜溫差大,使得青皮椪柑酸甜適中,風味豐富,每年收成時間約在中秋節過後,12月進入尾聲,是國內最早上市的椪柑。 除了溫差大豐富了南寮椪柑的滋味,更特別的是,當地農民不使用制酸劑,讓椪柑有更長的時間在樹上自然成熟,所以帶著微微的酸味與柑橘的甜味,也使得香氣更加濃郁。除此之外,農民侯春南並以益菌的方式改善土壤、防治病
產地故事:門外漢變專業農民,我種出冠軍紅龍果
格外農品
酷酷的笑容培育出 2014 全國火龍果品質評鑑的紅肉組冠軍,這是台南新農人代表之一的「王董仔」。王致傑因為金融海嘯結束了廢棄物處理的事業,返回台南市山上區的老家接手祖傳的農地並命名為「大芳農場」,以生產紅龍果為主,並善用長輩過去牧場經驗自行製造堆肥,以便完整掌握肥料內容。雖然初期王致傑也曾因為完全不懂栽種知識感到茫然,但年輕人勇於接受新觀念與學習力,包括他的機械背景,讓他決心投入大量成本將田地闊達 8 公頃,更擴大種植間距方便機器到田間作業、增設自動澆灑系統、草生栽培種植,並套袋減少病蟲
產地故事:如果用黑鮪魚比喻鳳梨,我種的就是TORO
格外農品
美麗的鳳梨田裡,蝴蝶蜻蜓飛舞,田間參雜各式花草,這裡是屏東縣高樹鄉銀獅農莊的田地,由於位於水源保護區上,對農藥及肥料的使用上本來就相對嚴格,加上種植者洪華進大哥堅持用植物性胺基酸、海藻精..等等的天然肥料,陸續取得吉園圃、產銷履歷等驗證,每次採收前還會做310項農藥殘留檢驗確認安全無虞。他種出來的鳳梨個頭較小,但香甜濃郁,完全不咬舌頭,如同他說的:如果用黑鮪魚比喻鳳梨,我們的就是TORO!其實洪大哥也曾經有想放棄的念頭。10年前,他就是維持如此嚴格的管理方式,但是辛苦種出來的鳳梨,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