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多元發展的社會,蔬果也要從框架裡釋放。
賣相不佳但品質良好的格外品,在安全用藥標章的把關下,透過最自然的加工法,重生。
在產地,看見消費者的力量
位於北大武山下,水源保護區上的「銀獅農莊」以出產金鑽鳳梨聞名,田間參雜各式花草,並可看見蝴蝶蜻蜓飛舞,負責人洪華進十年前就意識到健康和環境永續的重要性,從慣行農法轉換成更友善環境的種植方式。
過程中也曾因為盤商和農會向他收購的價格和慣行鳳梨相同,而一度想放棄,但是,一通來自某位盤商的電話,要用較高的價格購買他的鳳梨,因為消費者要求,「品質更重要」,那一刻起他知道,堅持會被看見。直至今日,「銀獅農莊」出品的鳳梨已取得吉園圃與產銷履歷的安全用藥認證,廣達五十公頃的鳳梨田,更成為孕育自然生物與安全農作物的美麗風景。
洪大哥的故事,也是台灣許多重視安全用藥農人的心聲。隨著食安意識和國際貿易的趨勢發展,農人除了靠天吃飯,也要開始在乎農藥殘量的問題,因此台灣從政府到民間,發展出以安全用藥為訴求的「吉園圃」、「產銷履歷」以及強調不使用合成化學物質的「有機農產品」、「有機轉型期」等等認證,鼓勵農人種出更高品質的作物,也教導消費者辨識安全標章。
追求食安,我們也該認識「格外品」
蔬果既然是大自然作物,當然不可能都長得相同,而當農人減少使用農藥化肥時,意味著要承受更多氣候、病蟲害的威脅,賣相不佳的可能性更大。
農人在收成後,根據大小、重量、外觀、色澤等等做分級,有斑點的、過大過小顆的、畸形果的,就會落入第二級之後,而這些蔬果,其實只是人類眼中不夠規格化罷了,我們可以稱之為「格外品」。「格外品」一詞源自日文,通常是指賣相不佳但品質不受影響的蔬果,傳統農家會將格外品自製成可以長期保存的食品,現在則可以以較低價出售給加工業者,製成果醬、果乾、果汁等產品。
《格外農品》造訪台灣許多種植吉園圃、產銷履歷認證水果的農人,了解其種植理念,以惜物善用的心採購賣相不佳但品質優良的格外品水果,加上國際公平貿易認證的砂糖,製成無果膠、無色素、100%無添加物的天然果醬。為了能大量處理格外品,減輕農人的負擔,並符合國際的食品安全標準,《格外農品》選擇與通過HACCP和ISO22000認證的食品工廠合作,並於果醬完成後再送農藥殘留檢驗,達到食品安全、衛生條件、製程可追溯、品質穩定等四大要件。
果醬的多元吃法
果醬從保存食物的初衷發展至今,已有許多創意吃法,其中由韓國柚子茶帶動的沖泡式果醬,蔚為風潮。台灣人對飲品的需求量大,若能選擇由台灣在地安全水果製成、無額外添加果膠的天然果醬,才是最適合沖泡且容易讓人體吸收的。冬日畏寒,一杯熱茶拌入兩匙椪柑果醬,暖心又暖胃;夏日燥熱,微酸鳳梨果醬注入冰水,刺激味蕾健康消暑,果醬也能成為四季聖品。
※本文同步刊登至博客來一起一起食光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