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年快樂!官網年前最後出貨日1/21(二)!
icon-search
icon-search

做果醬格外有意思.jpg

做果醬 格外有意思

2019/12/21|作者:文/爾東

隨著食物價格不斷上漲、糧食浪費問題備受抨擊,2009年歐盟開始放寬蔬果外觀標準。法國第三大連鎖超市Intermarché率先推出「醜蔬果計畫」,英國、澳洲超市紛紛響應,賦予醜蔬果有個性的名字、包裝成特立獨行的形象,鼓勵消費者做出不同選擇,結果大受歡迎。
 
 在此之前,太彎曲的小黃瓜、不夠翠綠的蘆筍、過輕的紅蘿蔔,過大顆的南瓜,在歐盟當時的蔬果制度下,全都無法進入市場,只會直接被送入垃圾掩埋場。在歐盟修改規定後,更多外形不夠「標準」,但無損於營養和美味的蔬果進入一般超市,因而催生出不少國家有專賣「格外品」(名詞起源於日本,意指規格以外的產品)的超市。
 
 三成農產品遭淘汰
 
 長久以來,台灣的田間和果園,分叉的紅蘿蔔,扭到腳的地瓜、長雀斑的橘子、黑眼圈的檸檬、磨破皮的芭樂、撞到頭的南瓜、曬太黑的香蕉……至少有三成的農產品,在尚未進入產銷鏈,就直接被丟棄在田間成了堆肥,或是在撿選後成了淘汰品。
 
 2015年,台大「社會經濟組織的創新與設計」課程,曾催生過「醜蔬果大翻身」、「格外有意思」兩個學生創業團隊,鼓勵消費者打破蔬果外貌迷思,前者讓一些外形不佳的有機格外品,有機會透過平台被消費者看見,後者則透過收購格外品製作成蛋糕、果汁、果醬等產品,讓消費者不排斥醜蔬果。當時,兩個團隊都獲得社會各界相當熱烈的回響。
 
 可惜因著學生畢業後生涯轉變,這兩大團隊目前都轉趨低調,但另一方面,在社會各層面,醜蔬果的應用卻愈來愈多元,例如工作項目之一是為街友送餐的「人生百味」團隊,平日就廣納各界送來新鮮的醜蔬果資源,有什麼就煮什麼,既不浪費剩食,也餵飽了所服務的街友。
 
 規格之外非次級品
 
而富含社會企業精神的《格外農品GoodWill Foods》,則是網路上專賣格外品果醬的平台。創辦人平日和各地果農建立良好的連結,本著「市場規格之外,絕非次級品」的精神,將收集而來賣相不好的水果製成果醬,避免它們直接變成垃圾。
 
《格外農品GoodWill Foods》董事長林雅文,過去曾在非營利組織工作,接觸許多社會公益團體,獲知在全球各地仍有很多人無法獲得新鮮食物的同時,每年每個台灣人約浪費100公斤食物,強烈意識到台灣蔬果食物嚴重浪費,於是決心投身解決此一問題。
 
事實上,林雅文與公司執行長游子昂深入研究發現,台灣農產品在產地經過分級,大約有 15% 不會流通到市場(若不使用農藥,甚至高達三成淘汰),這其中的 5% 是品質無虞的,也成為格外農品收集的目標。此外,他們跑遍大型果菜市場,發現農產品光是運送過程,就會造成不少耗損(大約也是15%),這些原本可食的耗損品,其實大可善加利用。
 
 有效利用惜食惜福
 
林雅文說,「格外品」原指「規格以外的產品」,原本就是可以加工再利用的好東西,但台灣人普遍認為這是「次級品」或「瑕疵品」,與日本的觀念不盡相同。格外農品為了提高醜水果有效的利用率,決定將這些品質無虞的農產品,再製成天然純果醬,結果廣獲消費者好評。
 
《格外農品GoodWill Foods》執行長游子昂說,原本有考慮製成冰品或果乾,但擔心冰品必須有冷凍設備,也要低溫宅配送給消費者,成本耗損量會很大;製成天然果乾,因保存期限較短,上到通路後很快就必須下架,所以改選果醬這項附加價值高、價格又有競爭力的產品,果然得到不少知音支持。
 
 目前《格外農品GoodWill Foods》的果醬,都附有檢驗報告,並將資訊公布,讓消費者能夠追溯到產品的生產鏈。「格外農品不單單只是在賣產品,而是宣揚理念。」格外農品除了希望藉由果醬來讓大家更關注到食物浪費的議題,更以支持專業農民、推廣食農教育為目標,希望物盡其用,人人惜食惜福。

您的購物車目前還是空的。
繼續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