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港臺灣味2 格外農品
進入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南臺灣耀眼的陽光遍地灑落,顯得格外有朝氣。校園內的青澀學子川流不息,而「格外農品」唯二的職員,同時也是共同創辦人-林雅文和游子昂精神抖擻的身影便特別顯眼。林雅文和游子昂分別畢業於世新大學新聞系和臺南藝術大學動畫藝術與影像研究所,會接觸農產、開創事業,並將公司命名為「格外農品」,皆源自於關注食物浪費的問題。
「格外品」一詞源自日文,意指「規格以外的產品」,臺灣人稱為NG品或瑕疵品;以青果消費市場而言,指的是賣相不佳的產品。
皮醜心不醜 格外品也有春天
他們原先的計畫是想開1間公平貿易咖啡店,但因為發現臺灣有許多水果因為不符合銷售規格而被浪費掉,而心生「拿來做果醬」的念頭,而這念頭轉眼間就成為行動,格外農品就誕生了。
游子昂回憶道:「最初是在大型果菜市場觀察到這種現象,大約有8%的水果被淘汰。」像是過大、過小或表皮有斑點、損傷等狀況都是銷售時的缺陷。
當時他們發現,鳳梨剛冒芽的葉子容易被蝸牛啃食,模樣討喜,因此無論是買整顆鳳梨來拜拜的消費者,或在市場現削鳳梨、需要抓取鳳梨葉作為重心的小販,都會避免購買葉子不完整的鳳梨;而草莓於產季尾聲容易結小果,乏人問津;患黑心病的柑橘外皮呈斑點狀,外貌美觀……這些水果的果肉、滋味與營養價值絲毫無損,卻成為銷售上的困擾。
這些消費市場上較受歡迎的水果加以利用的方式有很多,包括製成果乾、果醬常溫保存,不僅期限相對比鮮果長久,也可以減少農民因不良品而損失的問題。他們希望能以惜物善用的心,將農人的心血,製成回歸實物本質的好食品。
慎選合作對象 發揮水果極大值
秉持著「物盡其用」的精神,林雅文、游子昂創立了格外農品,將市場上不討喜的水果加工成果醬。但沒想到,尋找適用的格外品並不簡單。在他們原先設定的果菜市場中,格外品的種類多而量少,盤商建議他們或許可以直接找農友收購。
雖然他們尋找的是格外品,但卻要求格外的多,後經一番尋覓過程後,為了品質與量,格外農品最後決定將對象改為合作社或單一農場,篩選有品牌且有產銷履歷和吉園圃認證的業者,且要進行產地訪視,確認周遭環境無虞才合作。
「起初果農們都大不願意將格外品釋出,覺得外型有瑕疵、有損品牌形象。」游子昂說,當時靠著誠意去溝通,果農得知這些格外品只用於製作果醬,也認同他們妥善利用這些農產的美意,雙方才欣然合作。
長期的合作使他們與果農成為最佳夥伴,當產品製作完成後,他們帶著果醬再回到農場,並拍攝果醬、農民與產地的照片,也把用心製作的成果跟農民分享。「記得當時要拍照時,農友們擔心還穿著拖鞋或者還沒洗手……。但我們覺得這些都代表著農民辛苦的印記。」林雅文說。
游子昂表示,格外農品每項水果的產品都由單一果農或農場提供,不但供量充足,品質也相對穩定。而製作果醬首重香氣,因此格外農品都採用當季水果,才能將水果的自然香氣發揮到淋漓盡致,游子昂自信地說:「你可以看出,我們的製造日期,也就是該水果的產季。」
多元發展「果」然不容易
目前格外農品的果醬有4種口味,分別為鳳梨、草莓、火龍果及青皮椪柑,選擇這些大眾化的水果品種,一來因其容易栽種,二來因消費者熟悉其風味;將水果經低度加工後,可保留原始風味,並創造豐富口感。
除了將這些格外品用來沖泡、塗抹、入菜之外,未來「格外農品」更將開發隨身包,攻打沖泡飲料市場,讓上班族或外出族可以隨時沖泡、補充營養,提供茶、咖啡等飲品之外的選擇,讓臺灣的美味水果有更多元化的食用方式,不僅減少浪費,也豐富生活的美好!
※本文同步刊載於中央通訊社:格外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