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罐果醬,一貫堅持!專訪【格外農品】:為台灣土地淋上最好的果醬 !
採訪&撰稿/TEDxLoveRiver編輯.吳怡萱
「今天看起來,比較不操勞啊!」
「是啊!我們剛從屏東產地訪視回來。」
和【格外農品】的創辦人子昂、雅文並非初次見面。每回看見他們,我腦海總浮現「時間」兩字。時間能變質一切,食物會腐、材料會朽、熱情會褪……,如果這是人性鐵律,那格外農品對食材堅持的毅力,的確令人瞠目結舌。
什麼樣的果醬,成分能僅有「水果(格外品)、砂糖、檸檬汁」?你沒聽錯,沒有添加化學果膠,最單純的三原料!儘管格外農品已經做到,每樣原料皆有安全用藥證明或檢驗報告,但他們知道,在原料混合煮成果醬後,還是有農藥加乘作用的風險(值得了解的名詞:【維基百科】加乘作用),因此果醬完成後,他們還自主針對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鹽送驗,確認抑制率低於法定標準。
(↑圖片來源:王偉攝影)
從惜物善用、公平貿易、回歸食材本質三大理念的力行,我確信,格外農品不是人性的例外,而是對善良與真實,有所堅持的格外。
人人爭論果醬中的「果膠」,究竟是甚麼?
果膠成分,會讓果醬的外觀看起來更透明,是合法添加物。但格外農品告訴我們,其實果膠分為「天然」和「化學添加物」兩種,每一種水果都有自己的果膠含量,還會因為挑選水果的季節、熟度與熬煮時間不同,而影響果膠的多寡。而許多果醬業者,為了讓果醬再增加膠稠度、產生口感並降低成本,往往會添加化學「果膠」。
「咦!所以不添加化學果膠的果醬,看起來就會像格外農品的果醬這樣,水分感覺比較多嗎?」
「不添加果膠的果醬,並不是水分比較多,而是不會呈現『果凍狀』的凝結,也能更容易溶於水喔!」
「外表的透明,和內在的透明,差很多啊!」講到這裡,我們感慨地笑了。
(值得花時間閱讀:【格外專欄】關於果膠的知識)
創業,是不斷的換位思考!
在賣場選購食材的時候,大眾考量的元素,不外乎價格、食材外貌或大或小或鮮豔黯淡,頂多瞥一眼原產地,能有意識思考食材本質的人,真的不多。生產方與消費者間資訊不對等的狀態下,格外農品選擇以國際貿易為目標,台灣食安法相較於國際,有些嚴格,有些則寬鬆,他們希望做到符合台灣標準的同時,也能達到國際標準。
(↑圖片來源:王偉攝影)
「只是很單純的,提醒自己以消費者的角度去想。我希望我自己、我愛的人吃到什麼樣的產品?然後再回頭反思:這是從我們手上要交到別人手上的東西,你希望交出怎樣的『它』?」
「這樣說來,格外農品強調的,是類似『以人為本』的出發點嗎?」
「喔!我們強調的不是人,而是制度!工廠或手工果醬都是人來操作,當中的變動性太大,人為的因素太多,才會選擇以制度規範。」格外農品的三大堅持之一:「公平貿易」,談的就是「透明的制度」,喚起消費者的檢視動機和權力。
至於大眾的正確消費意識不足,聽起來是短期難以改善的命題,卻也是許多食安危機產生的根本因素:「不能只有單方意識到自己有責任。」於是,跑工廠、跑產地、跑社群活動之餘,他們也坐下來筆耕,在網站上撰寫一篇篇「食安推理課」專欄,希望初步喚起大眾的食安意識,不是隨著媒體報導熱度的冷卻,就鬆懈了警覺,人人都值得成為一個不被媒體操控、真正自主思考的消費者。
(推薦閱讀:【格外專欄】食品標籤的推理課:入門篇)
(↑圖片來源:格外農品官方網站)
另外,格外農品對於水果格外品供應的農民,篩選也相當講究,至少須具備以下三項條件的其中一項:吉園圃認證、產銷履歷認證、或出具六個月內之第三方公正單位農藥檢驗報告。紙上證明尚不能滿足,子昂和雅文得親自到產地做訪視,帶著自己的產品,和農民不斷溝通,確認彼此的理念相符、了解實際種植與經營的方式,傾聽他們的需求,和最重要的──誠信。
「農民的生活背景、經歷和我們不同,我們從農民身上其實學習到非常多,那樣的專業、堅持和對土地的情感,是我們一輩子追不上的。」
聊到這裡,雅文帶著我們反思一個媒體濫用的詞彙──「小農」。許多募資專案、社會議題或公益活動和「小農」有關,然而「『小』農」的定義究竟是什麼?這個「小」字其實隱含社會對於「農民」這職業「很需要幫助」的標籤。
「台灣和日本,就耕作面積而言,確實可以稱呼為小農。但我認為由於媒體和部分食品業者的炒作,搞的只要是農民都叫小農。小農這個詞彙,後來演變成和『幫助』意象連結在一起。」
(↑圖片來源:格外農品官方網站)
因為格外努力,所以格外動人
「你們,有沒有公休日啊?」
聽見他們努力依舊、初心依舊,狀態更上軌道了,喜悅感動之餘,不得不有些心疼兩人的奔忙,而他們投我以一個意味深長的微笑,無言的語言最貼切──創業者是沒有公休日的。格外農品的理念簡單而不易,令我感動的,並非這樣的理念稀有,而是他們願意有所堅持,並且在創業的長程裡,始終如一的實踐。
(↑圖片來源:格外農品官方網站)
※本文引用自 TED x Love River